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,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成为该院抗击疫情、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。连日来,医院医护人员日夜坚守、奋战一线,用医者仁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。
1月5日,记者走进市中医医院住院部14楼,有的医护人员仍在咳嗽。几乎全员“阳”过,很多医护人员尚未完全康复就上班了。
“从上月月初开始,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出现发烧等症状,但人手紧,大家只能带病上岗。”心脑病科主任廖丽明说。她本人刚打完吊针,就立马奔赴工作岗位。
在市中医医院住院部心脑病科13、14楼,可提供54张急危重症床位。随着就医患者的激增,接诊急危重症持续超负荷运行,他们想办法协调,将医疗资源用到最需要的患者身上,做到应收尽收,应治尽治。
科室不断有急需抢救的患者送来。医护人员穿梭在病床之间,匆忙的脚步声、抢救器械的滴滴声、克制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,为救治患者生死竞速。
很多患者有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等基础疾病,不少患者入院时出现呼吸不畅、心衰、氧合指数不理想,部分患者还要进行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呼吸。在患者照料上,更需全面呵护,护士还要时不时叮嘱家属,助力翻身等工作,这无疑加大了医护人员照护负担。
“每天8点上班,但大家都提前到岗,拖班延时成为常态。”廖丽明说,每个人都毫无怨言地接力上十一二个小时。2022年12月28日晚上,一名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,血氧饱和度不稳定,最低30%左右,属于极危急指标。万幸在大家的协力下,完成了急查血气、与家属沟通病情、联系相关科室气管插管、紧急借药等多项流程。当晚23时,患者的血氧升到90%以上,转危为安。
高烧40℃,呕吐不止,浑身疼痛……这些症状全发生在医生夏曼丽身上,她却丝毫不退缩。医生邵梦颖和小孩都发着高烧,她只能狠下心,放下孩子,投身病房。90后医生杨涵入职才半年,上完夜班后仍在科室里,连轴转不停歇,他说:“我年轻,此时更应该顶上去。”
在护士站,护士长高月霞时不时低声咳嗽,叮嘱周围患者家属注意事项。早前,她几乎是哑着嗓子交流。连续多日超负荷运转,再加上“阳”而未愈,不少护士仍咳嗽不止,姚艳就是其中一员,她的肺部有感染,高烧不退打了点滴再次回到岗位。“随时待命,大家都很辛苦,需要我就继续上。”00后小姑娘余芷琪的一段消息,让人点赞。(□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罗婉婷)